The Modern Day Flavours of Nanyin and Naamyam

Start at
2019
Address
高雄衛武營

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李勁松╳蔡雅藝《南音味自慢-現代古韻》

衛武營當代音樂平台

Jam出不一般的色彩!

TIFA【衛武營當代音樂平台】邀約各界藝術家共赴兩場《南音味自慢》!2018香港新視野藝術節的委託創作,為電聲音樂家李勁松與南音藝術家蔡雅藝近幾年工作的成果,創作主軸以傳統南音與即興電聲的互動與融合,帶您玩味南音即興電幻物語。

電音達人李勁松生於福建,自幼受千年古樂泉州南音的薰陶,移居香港,發現始於清末的地水南音,但覺前者靜美,後者婉轉。因緣際會,他的聲音合成器將碰撞泉州南音傳承人蔡雅藝,和應「一才鑼鼓」陳志江的說唱南音,Jam出不一般的色彩。除此之外,跨媒體藝術家米路什 ‧ 盧澄斯基(Milosh Luczynski)、舞者曾景輝和詩人宋子江更將攜手同台,眾人大玩即興!


演前導聆

4/20(六)19:00-19:15於表演廳內由國立嘉義大學音樂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陳宜貞進行演前導聆
4/21(日)14:00-14:15於表演廳內由國立嘉義大學音樂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陳宜貞進行演前導聆

聲音、電子、概念與創作|李勁松

李勁松 1989年以平面設計學生身份,成為香港首家獨立音樂廠牌創立人之一。1992年開始創作聲音作品,後以製作人身份參與一百多張專輯的製作和出版,並以聲音藝術家身份在台前演出,為電影、現代舞、實驗影像配樂,廣泛參與世界各地藝術、文化、音樂活動的策展、監製、製作、交流等,通過不同藝術專案和多個音樂組合,在亞洲和歐洲以出版、表演、展覽等形式活躍至今。

泉州南音|蔡雅藝

出生南音世家的蔡雅藝,從小受到母親與民間南音樂師的藝術感染,從閩南民間土壤得到滋養,有系統地研習南音,與它結緣三十餘年。 由於深諳南音的文化內涵、以至它在現代社會中的困境,2012年,蔡氏從新加坡回到泉州,先後創立「南音雅藝」推廣平台和南音雅藝文化館,走進不同場所空間分享南音,有別於以往只局限在傳統社團裡。 近年,南音雅藝初步實現了南音的跨方言地區傳播,獲得不少青年人的喜愛與支持,無論是否閩南語系的,都能共唱一曲。

泉州南音|陳思來

陳思來自2003年起,透過錄音工作與多位南音大師交流,尤擅南音琵琶彈奏。2006年參與閩南南音生態研究課題,走訪廈門、漳州和泉州近百個南音社團,並主持多張南音專輯的錄製與出版。2008年赴新加坡工作,曾擔任新加坡城隍藝術學院藝術策劃及世界南音聯誼會理事;2012年起擔任「泉州南音記錄工程」主要錄音師及琵琶彈奏。2015年與南音雅藝團隊一同受邀,遠赴瑞士日內瓦聯合國總部作南音文化交流活動。

說唱南音陳志江

陳志江在2010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中國戲曲課程,主修戲曲伴奏。陳氏自小隨父習粤曲,又先後隨名家張向華、林斯昆、孫永志學習笛子,學生時期活躍於香港各大小型中樂團,又隨關秉文、歐陽婷學習胡琴。2013年於新編粤劇《李治與武媚》(廖玉鳳編劇)擔任音樂設計;2014至17年間,於香港中文大學戲曲資料中心主辦之「民初粤樂探微」講座音樂會系列擔任樂師,重構早期樂譜。2012年創辦「一才鑼鼓」,致力撰寫説唱南音,並發掘戲曲的各種表演形式。

MOD、影像米路什.盧澄斯基

米路什是新媒體設計師及跨媒介藝術家,現於巴黎生活和工作。他在視覺和新媒體藝術方面造詣深厚,同時涉獵設計、塗鴉、視頻等領域,熟悉文化人類學和多媒體研究。他熱愛音樂和藝術演出,與電子音樂家、當代作曲家、詩人、作家、視覺和多媒體藝術家等合作,開創出獨具個人特色的電子文化。 米路什活躍於各種國際活動,2000至08年間,致力於影像藝術的開發和拓展,尤其在3D和投映領域,製作出360度沉浸式視頻裝置。

舞者|曾景輝

曾景輝自幼熱愛舞蹈和音樂,於2010年入讀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主修當代舞。2013年加入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成為全職專業舞者至今。 曾氏在學期間已積極參與編舞工作,兩度獲頒CCDC舞蹈中心獎學金。其編舞作品《異域》於2012年獲邀參與廣東現代舞周,2014年於東邊舞蹈圑《炫創者》節目中再度公演。2016年,在CCDC《舞人習作》節目中發表作品《暪.逃》,大獲好評;同年於舞蹈年獎頒獎典禮中發表獨舞新作《獨》。2017年在香港藝術節「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節目中發表作品《叁角厝》。

製作團隊

聲音、電子、概念與創作、監製|李勁松
泉州南音|蔡雅藝、陳思來
說唱南音|陳志江(一才鑼鼓)
瓷笛、瓷瓯|朱琴
MOD.影像|米路什.盧澄斯基 (Milosh Luczynski)
舞者|曾景輝
原創詩|宋子江

照片版權|Noise Asia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