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By [Design] – Altscape Creative

Zbigniew Karkowski / Li Chin Sung : Revenge Of Ying And Yang/2005

Album artists
Zbigniew Karkowski Li Chin Sung
Album labels
Noise Asia
Release
2005
  1. Live Action In Shanghai [Strategy Variation 1]
    Featuring Guest - B6 , CY , Mhp
  2. Transparency
  3. Live Action In Guangzhou [Strategy Variation 2]
  4. Density
    Featuring Guest [Feedback] - Otomo Yoshihide
  5. Live Action In Macau [Strategy Variation 3]

Artwork By [Design] – Altscape Creative
Composed By – Li Chin Sung, Zbigniew Karkowski
Edited By – Li Chin Sung, Zbigniew Karkowski
Recorded By – Li Chin Sung, Zbigniew Karkowski

“Revenge of Ying And Yang” - CD Review

by:Edging

这一边,作为已经三度来华演出的波兰乐手、当今最活跃的实验音乐人之一,Zbigniew Karkowski在中国国内实验音乐厂牌推出唱片,已经是顺理成章之事了。另一头,拥有多重创作身份,当下最为知名的国内实验乐手Li Chin Sung(aka Dickson Dee),在“Sunday”后蛰伏将近三年,终于在自己的厂牌出版作品。而这两者的结合,就是这张以阴阳为名的“Revenge of Ying And Yang”。

抛开唱片出版前令人发笑的阴阳拼音讨论,唱片名字本身的确包藏着两位创作者的野心。专辑并不如想象中充满了高分贝、暴力且持久的噪音,反而处处留有声音间隙。在动静互搏的声音对弈中,Li Chin Sung的存在,的确让专辑中的音乐多少带上一点躁动外向与谦和内敛的东西方文化撞击;国人对Karkowski那粗暴、刚猛的噪音狂徒印象也将在这张专辑中被改变。

在专辑制作过程中就知道,这张专辑中将有许多Karkowski来华演出的现场录音作品。可是令人意外的是,虽然五首作品中有三首取自上海、广州和澳门的录音片断,实际上总共的时间长度却只有十分钟左右;最短的片断更只有1分半钟。专辑中唱主角的是一些新创作的作品,长达22分钟的《Transparency》,以及有日本著名实验乐手大友良英参与的《Density》才是重头戏。

作为开场曲,取自上海演出的录音《Live Action In Shanghai(Strategy Variation 1)》中可以听到典型的Karkowski风格。刺耳的噪音在微小细碎的背景变化中推进,然后是一个短暂的停顿;紧接下来的音乐变化就开始扣上专辑主题了:声音既没有忽然喷发,也没有进入另一个更厚重的推进,却是在相同的声音密度上呈现出复杂的变化。频繁的声音层次进出完全有别于Karkowski直来直往的作风。而同样取自现场录音的两首则是另一种风格的极端,强烈(但还不至于失控)的噪音横扫而来,给人十足的现场感,与Karkowski的个人风格吻合。

长篇作品《Transparency》从一开始就凸现出Li Chin Sung的音乐特质。黑胶唱片的“炒豆”效果与充满Dark/Industrial Ambient效果的背景,在缓慢推进和逐渐增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Li Chin Sung音乐创作中讲究气氛铺排的特点,也暗合了Dickson谦和中庸的个性。作品中段的管弦乐采样引入绝对是专辑中最精彩的瞬间——经过之前的气氛铺排,在这里引入充满悬念且极具气势的管弦乐——声音在喷发的边缘变速,再又回归到原有的速度。音乐后段的恒定的声音流与灵动的工业噪音又是另一种Dickson与Karkowski音乐对话。此作与两人在国内的演出相比,相互的配合和默契要高得多,作品的层次与结构也出色得多。而有大友良英加入的《Density》则多了一份即兴的不稳定性,在此也出现了真正的高音量高密度噪音。三人把各自最擅长的噪音手法都抖弄出来,无论是呼啸的高频,强劲刺耳的中频噪音,还是如泥石流般气势万钧的低频都有强大的压迫感,令听者为之动容。

Li Chin Sung与Zbigniew Karkowski,两位对噪音和工业噪音都有着极高造诣的乐手,在这张唱片中创造了让人倍感意外的效果。无论是音量还是声音的密度,都并不如想象中强;而正是这种空间,给了听者一个思维回旋的余地,也令这场阴与阳,东方思维与西方逻辑的角力真正产生了化学作用,从而提升了两人在噪音艺术中的创作空间和可能。

shop here